做強牡丹產業 助力脫貧攻堅 |
發布時間:2016/8/31 20:27:50 發布人: 點擊: |
做強牡丹產業 助力脫貧攻堅
商洛市旭初農林開發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7月是陜西省成立最早的一家以油用牡丹苗木培育、銷售;油用牡丹基地建設及木本油產品研發、茶葉及農副產品收購、加工、包裝、銷售的綜合性企業,公司現有職工46人,其中中高級職稱6人。是陜西省林業產業龍頭企業和商洛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F將公司參與脫貧攻堅工作的情況匯報如下: 一、小牡丹大產業,搶抓機遇促發展 國家及省市縣高度重視木本油產業發展,國務院辦公廳出臺了《關于加快木本油料產業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4〕68號)》,使得牡丹產業在全國蓬勃發展,由牡丹籽提取的木本堅果植物油——牡丹籽油是中國特有的,因其營養豐富而獨特,又有醫療保健作用,被有關專家稱為“世界上最好的油,”是植物油中的珍品,于2011年3月22日獲得新資源食品批準,也是中國獨有的健康保健食用油脂。 牡丹籽油的原材料牡丹籽是牡丹植株的精華結晶,傳承了牡丹本身具有的一切特性外,它更有自己獨特的醫藥和營養成分,牡丹種子是受果殼和種殼雙層保護的堅果,具有天然的“長壽”基因。菏澤先后與北京林業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等著名大專院校、科研院合作。于2009年推出世界上第一批牡丹籽油,并獲得了山東省省級成果鑒定。經油脂權威部門江南大學和中國糧油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多家專業機構測試表明,牡丹籽油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油脂中最適合人體營養的油脂,是所有食用油總營養價值最高,成份結構最合理的。牡丹籽油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達90%以上,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其中多不飽和脂肪酸——亞麻酸(屬ω-3系列)含量超過40%,是橄欖油的140倍。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并大力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發展,積極探索“園區承載,企業引領,農戶聯動”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針對牡丹產業發展需要,先后制定下發了《2013年-2020年牡丹產業發展規劃》,《商南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關于做好2015年油用牡丹基地建設的通知》(商南政辦函[2015]104號),《商南縣“借苗還果”牡丹產業脫貧方案》等相關措施通知,為我縣牡丹產業脫貧提供了有力保障。 旭初公司搶抓機遇,乘勢而上,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和“訂單”農業的產業化發展模式,一是采用“公司免費供苗、群眾栽植管護、牡丹籽企業回收加工”的辦法,目前已在全縣10個鎮辦發展油用牡丹基地3萬余畝,計劃到2018年在全縣發展油用牡丹基地達10萬畝,帶動 3萬戶群眾人均增收0.5萬元以上;二是投資6100萬元,在商南縣工業園區新建年產2000噸牡丹籽油綜合加工廠一座,目前已完成牡丹籽油壓榨和精煉生產線建設,后期建設牡丹黃酮提煉、牡丹丹皮酚提煉、牡丹精油提煉3條生產線,集原料處理、壓榨、精煉、灌裝于一體,采用全自動壓榨技術和亞臨界低溫萃取技術,總建筑面積16526.4平方米,年產值達2.54億元;三是投資2600萬元,2018年年底前,在商南縣建立油用牡丹技術研發營銷中心,開展油用牡丹優質種苗選育和附加產品開發,打造商南優質牡丹產品品牌;四是多方施策拓市場,打造“旭初牡丹油”形象展示店,在西安、鄭州、福建等城市發展經銷代理商,將逐步把成功的營銷模式向國內一二線城市復制。并建立以商南為核心的油用牡丹產品交易網絡,年收益達1.2億元。 二、依靠群眾富群眾,做強產業助脫貧 2015年,結合精準扶貧,旭初公司積極響應縣委縣政府及扶貧部門號召,將投入重點向貧困群眾傾斜。采取免費提供苗木、購買勞務、流轉土地等途徑助力貧困戶脫貧致富。具體措施如下: (一)提供苗木。公司投入1200余萬元免費提供苗木在全縣共發展油用牡丹種植基地3萬余畝,帶動55267余戶農民參與種植,其中2015年公司結合精準扶貧為17個貧困村733戶貧困戶提供牡丹苗木495萬余株,共建油用牡丹種植基地2000余畝。 (二)回收種子。對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公司均與其簽訂《油用牡丹種子回收協議》,以不低于市場價回收牡丹籽,其中2015年秋季公司共回收牡丹籽6.7噸,涉及貧困戶60余戶,戶均增收達2000元。2015年新建的2000余畝脫貧攻堅油用牡丹種植基地預計可產牡丹籽200噸,按照市場價20元/公斤的價格,預計可使733戶貧困戶戶均增收達5400元。 (三)購買勞務。2015年夏季公司投資3100余萬元,在縣工業園區建成年產2000噸牡丹籽油綜合加工廠一座,基地建設及牡丹籽初加工方面用工達5萬個/年,其中2014年涉及貧困戶143戶,戶均勞務收入達1.5萬元,2015年涉及貧困戶354戶,戶均勞務收入為1.9萬元;牡丹籽油加工廠目前已吸納貧困務工人員23人,人均年增收可達2.5萬元。 (四)土地流轉。2013年公司在商南縣城關鎮瓜山村流轉土地600畝,其中涉及貧困戶97畝,涉及貧困戶46戶,土地租賃方面使貧困戶戶均增收在2000元以上,瓜山牡丹基地可為貧困戶提供勞務達7200個/年,可使戶均增收在1.5萬元以上。 三、“借苗還果”新模式,增收致富促脫貧 2016年,縣委縣政府結合我縣實際,提出了按照“四借四還”模式,做強做大產業,帶動群眾脫貧。旭初公司積極貫徹落實《商南縣“借苗還果”牡丹產業脫貧方案》(商南政辦發[2016]37號)通過“企業+基地+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一是結合實際擴基地。采取公司免費投苗、農戶出勞出地、企業訂單回收的方式,公司計劃到2018年在全縣10個鎮辦種植牡丹面積達10萬畝,油用牡丹9萬畝,觀賞牡丹1萬畝。其中2016年新增油用牡丹脫貧攻堅種植基地達1.5萬畝,已幫扶貧困戶達到733戶,可使戶均增收6000元以上;2017年在全縣新增油用牡丹脫貧攻堅種植基地達2萬畝,計劃幫扶貧困戶達到1250戶,使戶均增收1.5萬元以上;2018年新增油用牡丹脫貧攻堅種植基地2.5萬畝,幫扶貧困戶1400戶,戶均增收到2.5萬元以上。 二是心系群眾多用工。在用工方面,盡力向貧困戶傾斜。牡丹籽油加工廠已于2016年6月13日正式投產,牡丹籽初加工及牡丹籽油精深加工方面每年可提供就業崗位200余個。其中2016年為我縣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40個,預計2017年提供就業崗位100個,2018年提供就業崗位200個。 四、小算盤大效益,鐵桿莊稼綠銀行 牡丹籽油營養保健價值高,被譽為“血管衛士”、“腦黃金”,屬于新生產品,產量少,市場價位高,產業附加值高。油用牡丹種一季,可采收50年以上,后期管護簡單,投入成本低,又被稱為“鐵桿莊稼”。牡丹不僅有經濟效益,可采籽榨油、采收丹皮、制盆景、做花茶、提煉精油。還有生態效益,觀賞價值高,可美化環境,發展休閑觀光旅游,是一舉多得的綠色產業。 (一)群眾致富帳。采取“借苗還果”模式,貧困戶栽植1畝油用牡丹,苗木成本880元(2200×0.4元),栽植前2年政府補助400元可沖抵管護成本,套種農作物收益1000元,栽植2年生牡丹苗木第二年即可掛果、第三年達到豐產期、盛果期達50年。每畝產籽200-400公斤,收入3000-6000元。公司目前已在全縣栽植油用牡丹3萬余畝,盛產期每畝可產牡丹籽200-400公斤,按照300公斤/畝計算,可產牡丹籽90萬公斤,按照20%出油率計算,可產牡丹籽油1800噸,3萬畝油用牡丹基地建成豐產期后即可滿足加工廠生產需求。 (二)企業利潤帳。到2018年,全縣牡丹種植面積達到10萬畝,其中油用牡丹9萬畝、觀賞牡丹1萬畝;建成牡丹精深加工產業園區1個,投產牡丹精油等生產線4條,研發牡丹系列產品10種,形成牡丹產業產、供、銷一體化鏈條,年產牡丹籽油2000噸,產值18億元,實現凈利潤達1.8億元。 (三)政府稅收帳。牡丹基地及加工廠達產達效后年繳納稅收達2500萬元,并解決2000戶種植戶脫貧后持續增收問題。 (四)生態效益帳。可在“兩岸三線四區”重點區域形成新的綠化帶、景觀帶,形成全域旅游新看點,對水源涵養和水土保持起到重要作用,增強生態效益。 (五)脫貧攻堅帳。貧困戶依托油用牡丹基地建設有了長期穩定的收入來源。油用牡丹是一種多年生的小灌木,耐干旱、耐瘠薄、耐高寒,適生性強,盛產可達到50年以上。種起來省工省時投入低,易種植、成活率高,一年栽植50年收益,是真正的“鐵桿莊稼”。因此,油用牡丹產業將是我山區脫貧攻堅優勢產業。 2015年,黨中央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中省市全力以赴打響脫貧攻堅戰,縣委縣政府提出“四借四還”脫貧攻堅產業扶貧模式,同時,縣內各級各部門高度重視和支持油用牡丹產業,公司將緊抓發展機遇,不負重托、腳踏實地、創新實干,做強企業,做大產業,擴大牡丹產業在農林產業的市場份額,助力群眾脫貧致富。 |